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

兴趣教学兴趣课堂

经典诵读《弟子规》 --------- 汪燕琴

发布时间:2019-06-28 22:37 栏目:兴趣课堂 发布单位: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 点击量:2349 【公开】

课程解读: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样的成长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一方面,学生的语文学习只局限于与学习成绩有直接关系的十几篇课文上,课外知识的积累少的可怜,知识面狭窄,读写能力不高。另一方面,信息时代不健康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缺失。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孩子们不喜欢优秀的传统,而是周围的环境及教育者提供的太少。大多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了。许多教师成为近乎纯粹的工作者,其他与工作无直接关系的学习很少涉及,知识贫乏,视野狭窄。而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最终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学校课程中有关国学的教育内容较少,而作为国家小公民的学生却应该从小了解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为一生的幸福奠基。因此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正是对国学课程的有力补充。


课程内容:

第一课:学习《弟子规》总序


第二课—第六课:学习“入则孝”



第七课—第九课:学习“出则悌”





第十课第十四课:学习“谨”



第十五课第十六课:复习、比赛、颁奖。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弟

3、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4、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与态度: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行为与习惯: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学习经典中的积极之处,好好做人做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弟子规》唱读版播放,将学生带入情境

一、复习原知《弟子规》,

1、ppt:《弟子规》封面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2、为了更好学习,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


二、复习闯关

1、第一关:我会背,接龙轮背、对背等。

2、第二关:快速抢答

大家背诵过,有不少同学还了解了弟子规一些经典句子的意思,一些弟子规中所讲述的感人的故事。

a、我最欣赏的一句弟子规。(并说一说欣赏的原因)

  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


  c、教师: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老师从你们的小眼睛里看到了答案。

  d、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

  e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软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f、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g、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又想着去读那本书。这本没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读书要用心专一。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h、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正屋,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l、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当面向人家请求;如果不问一声,那就是偷别人的东西。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第三关:走进弟子规

       从刚才的竞赛中,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已经背诵了弟子规,还有不少同学还了解了弟子规一些经典句子的意思,一些弟子规中所讲述的感人的故事。

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我们班的同学不仅背诵了弟子规,在生活运用《弟子规》中的话来要求自己,而且有的同学在背诵中还有不少感触,他们把自己对《弟子规》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请几个同学交流一下。(刘涔拾到五角钱交给老师,体现物虽小勿私藏。

谷伟滨讲述自己没有告诉妈妈就在外面玩,让妈妈着急的事。孙梦璇讲述自己读书时做到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三、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       

1   教师:读了《弟子规》,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礼仪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习礼仪)。

2   创设情境:小朋友一定看过《天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几个小朋友说,)可爱的香凌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结合《弟子规》给香凌评评星级吧。

3   惜时方面:

1)教师描述(听听鸟儿的叫声,清晨的图片):清晨,鸟儿唱着歌儿,空气多么清新,阳光多么温暖,新的一天开始了,香凌早早地起床在诵读《弟子规》了,我们和她一起来念念:(香凌读书图,香凌的录音)


出示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录音完整读一遍)

师生对读,指名2个对读。

教师:是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古代的时候,有不少关于珍惜时光的故事(列举:闻鸡起舞等4个,我们来听听闻鸡起舞的故事,出示图和录音)

教师:小朋友要珍惜时光,切莫老大徒伤悲



4   着装方面:

1)教师:吃完早饭,香凌穿戴整洁,背着书包出发了,看她多精神。路上遇到了飞跑的冠军,你们喜欢和谁做朋友呢?(指名2个说)

2)教师:是啊,《弟子规》中也说:

出示: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出示: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教师:这里四个字特别难读,请个别小朋友来读,齐读,你能和平时生活中的物品连连线吗?

教师:是啊,小朋友要注重服装外貌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这样的小朋友人见人爱。

同桌对读;指名两三桌读。

5   饮食方面:

1  教师:快吃午饭了,今天的午餐真丰富,有些什么菜?指名说几个。

(2)  教师:看美丽吃得可真香,可香凌却有些不情愿。看她皱着眉头,嘟着一张小嘴。这个情景被美丽看见了,美丽告诉香凌弟子规中说过:


出示: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教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小朋友拍手齐读。

6   行走方面:

1)教师:上课铃声响了,小朋友们早就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拿着书本赶往教室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幕:(惊讶的图片)

2)师生演小品:老师拿着书本往教室里走,小胖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撞到老师身上,把老师的书本、眼镜全撞掉了。

3)演戏的老师说:香凌同学,你怎么这么莽撞,弟子规中怎么说的?香凌一时说不上来,谁来帮助他?

出示: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教师:小朋友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站立时要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

教师:小朋友一起拍手读。

5、师生配乐齐读。(全体起立,把手放在身后,注意坐端正”“读缓慢

五、小结(3‘

1、香凌一天的学习结束了,现在我们给她评评星级吧。实物投影仪(填写表格)并说说理由,请3个小朋友来说。(学生带红色油画棒)

教师首次点评:你说得真好,弟子规告诉我们:朝起早,夜勉迟,老易至,惜此时。我们要向香凌学习。还有谁再来说说呢?但是也希望香凌改正不足,下次给她评上四星级。


2、我们学习弟子规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学习。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3、其实,这四句话是《弟子规》三、谨而信中节选的,的其他内容我们将在经典早读课上诵读。



六、课外延伸:

1、师:弟子规都是三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押韵呢,就象我们小时候唱儿歌一样非常好听,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

2、过渡:哎,读着背着,弟子规有没有走到你的心里去?你能从中读懂什么道理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原文下方的注释,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体会。

(学生自学后在小组里交流,之后教师通过师读原文生说意思生说意思师读原句的方法检查了学生自学的情况)

3、用〈〈弟子规〉〉

师:看来弟子规真的走进你们的心里去了。希望同学们能以这些道理,这些准则来约束自己,作个好孩子,作个好学生。希望,同学们在打开了《弟子规》这扇窗口后,能够自觉而快乐地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把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3 wuhanedu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4167号   鄂ICP备13001992号-14
主办:武汉市教育局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洪山区虎泉街424号     联系邮箱:304634824@qq.com